中國儲能網訊:澳大利亞科學家開發出利用可再生電力生產氨的新技術,這可能導致使用化石燃料生產氨的技術過時。這一發現由墨爾本莫納什大學的科學家們完成,并在著名的《科學》雜志上發表了論文,詳細介紹了這一發現。該研究團隊包括化學教授道格·麥克法蘭(Doug MacFarlane)及其合作者亞歷山大·西蒙諾夫(Alexandr Simonov)博士和布萊恩·蘇里亞諾(Bryan Suryanto)博士。
目前,大多數氨的生產都是采用哈伯-博世(Haber-Bosch)工藝完成的——該工藝由德國科學家于1909年和1910年開發,后來他們的工作獲得了諾貝爾獎。這一工藝通常使用化石燃料作為氫的來源,氫與氮結合生成氨。這項技術約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8%。
新的氨生產技術涉及從水中提取氫氣的電解過程,這一過程由電力驅動,可以利用風能和太陽能供應??茖W家的研究論文說:“一種電化學合成氨的方法可以大大降低與當前熱哈伯-博世過程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毖芯咳藛T說,以前通過電解過程生產氨的嘗試依賴于使用乙醇作為化學反應的一部分,而乙醇往往會降解。研究小組發現,用膦鹽代替乙醇可以發生化學反應,鹽被證明能抵抗同樣的降解。
這一發現為利用綠色電力大規模高效生產氨創造了機會,取代了天然氣作為原料的需求。氨已被確定為零排放燃料的一個關鍵選擇,可以使用零排放氫氣供應生產,通常比氫氣更易于運輸和儲存。氨已經被普遍用作肥料,這意味著全球供應鏈、運輸系統和存儲基礎設施已經存在。除了用作肥料外,氨本身還可以直接用作燃料或氫氣的儲存介質,氫氣可在以后提取用于運輸、能源儲存或作為工業熱源。
這可能是一個重大的發展,因為澳大利亞許多大的項目,如CWP Global和鐵礦石億萬富翁安德魯·福雷斯特(Andrew Forrest)提出的項目,都同樣關注綠色氨和綠色氫,有潛力成為清潔的航運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