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12月1日,由由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湖南省商務廳、長沙市人民政府、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聯合主辦,100余家機構共同支持的湖南(長沙)電池博覽會暨首屆中國國際新型儲能技術及工程應用大會在長沙圣爵菲斯大酒店召開。此次大會主題是“新儲能、新動力、新發展”。
大會現場
大會現場
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吳毅龍
大會開幕式由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吳毅龍主持。
長沙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王體澤代表聯合主辦方做大會開幕式致辭。
王體澤指出,近年來,在國家“雙碳目標”的帶動下,新能源汽車、風光儲能步入高速發展階段,先進儲能及相關材料產業迎來了歷史發展機遇,長沙先進儲能材料產業也迎來了高速發展階段。為了促進先進儲能材料的發展,今年來,先后發布了《長沙關于加快先進儲能材料產業發展三年(2020—2022年)行動方案》、《長沙市先進儲能材料產業集群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長沙市先進儲能材料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文件,并每年列支5000萬元先進儲能材料專項資金,大力推動長沙市先進儲能材料產業快速發展。預計到2025年,長沙市先進儲能材料產業將實現產值2000億元。
長沙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王體澤
據介紹,2021年前三季度,長沙市納入統計的48家重點先進儲能材料企業實現產值約40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13%,預計全年產值將突破600億元。長遠鋰科成功在科創板上市,中偉股份、安可創新等龍頭企業有望成為先進儲能材料產業首批100億級企業,巴斯夫杉杉、長遠鋰科、湖南邦普、長沙弗迪、中科星城等頭部企業產值大幅度增長。
王體澤表示,長沙市努力將先進儲能材料產業打造成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長沙還將推出先進儲能材料產業基金100億元等產業扶持政策等,全力推進長沙市先進儲能材料產業集群化發展。
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張治平
湖南省工信廳副廳長張治平在致辭中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努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近期,“雙碳”政策密集出臺。在碳達峰、碳中和愿景目標下,國內能源格局正在深度調整,能源發展加速轉型。電池作為一種清潔高效、生態環保的能量源,為不可再生能源的替代提供了解決方案。先進電池技術及產業的發展,對于增強電網的靈活性和穩定性,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實現我國能源結構轉型,確保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張治平表示,湖南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發展先進儲能技術及其應用產業,將先進儲能材料及動力電池產業鏈作為湖南省重點培育的新興優勢產業鏈之一,預計今年湖南省省先進儲能材料及動力電池產業集群規模將突破700億元,較2020年增長60%左右。
據介紹,湖南電池產業已經具備很好的發展基礎和明顯的竟爭優勢,擁有規模以上企業近百家,產業規模達到450億元,形成了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芯、儲能系統、廢舊動力電池回收等產業鏈條完整且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優勢產業鏈,在鋰系列電池、鎳系列電池、全釩液流電池及其材料領域具有比較優勢,尤其是正極材料的產業規模、技術水平、研發能力等在全國居領先地位。
展望未來,張治平指出,湖南省將積極順應全球綠色低碳發展潮流和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大勢,進一步提升電池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重點打造一批產業集聚基地、做強一批優質企業、建設一批技術創新平臺與公共服務平臺,將湖南打造成為全國產業最集中、品質最齊全、產業鏈最完整的先進儲能材料及動力電池產業研發和生產集聚區,逐步建成在全球有影響力的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大會現場
唐有根教授
在院士與專家主旨報告環節,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湖南電池行業協會會長、中南大學化學電源重點實驗室主任唐有根教授主持。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所所長張鎖江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所所長張鎖江在《碳中和背景下的儲能技術革命》主講報告中指出,2020年全國用電7.6萬億度,其中火電5.2萬億度,消耗~20億噸標煤;2060年全國用電14萬億度,其中可再生13.4萬億度,化石0.6萬億度,消耗2億噸標煤,需大力發展能源技術與系統。要從能源存儲、能源傳輸、能源消費等方面,建立高效、安全、低碳、兼容、開放的能源互聯網下的新型儲能技術,通過更清潔、綜合成本更低的儲能技術,實現社會發展綠色低碳的最終目標。
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陳忠偉
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陳忠偉在《新能源汽車的未來:電池與燃料電池》主題報告中指出,發展新型電池技術是推動新時代發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環節。
陳忠偉指出,全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汽車的電動化是大勢所趨。他認為有三種潛在汽車動力技術發展方向,即電池電動蓄電池技術、混合動力蓄電池技術及油電平衡技術、燃料電池電動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在電池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應用及發展方向上,電池動力汽車 (EV)乘用車要關注高能量密度、長壽命、低成本、高安全,中短程續航和低使用成本;燃料電池汽車 (FCV)商用車,要關注低成本、高耐久,長程續航和高效能運輸。
針對電池技術發展進程方向上,陳忠偉認為,從短期來看,以鋰電池為主導,在下一代鋰電技術研究方向上,要把握以下幾個層面創新,在硅負極上,要堅固的結構,出色的循環穩定性以及低成本;在三元材料上,要關注高能量密度,合成技術;在高能量密度的鋰硫電池方面,要關注增強的電導率和LPS限制,高S負載和低E/S比,安全性和長循環壽命。從中長期發展方向,應該是固態電池和金屬空氣電池,其中固態電池方面,要關注固態電解質、電解質膜 ,準/全固態電池;在雙功能催化劑方面,提高活性—增強傳質,低成本、高耐久性;在空氣電極設計上,要重點關注機械強度、電極防腐性能、靈活性,反應動力學上要關注擴大活性表面積和孔結構。從長期發展方向將是燃料電池,在Pt基催化劑方面,低成本上要降低Pt負載并提高Pt的利用率,在操作時間長上,在全電池操作中提高Pt的活性和耐久性;在非貴金屬催化劑方面,增強活性,使非貴金屬催化劑具有高體積活性,同時降低合成和制造成本;在氫能制備與存儲方面, 要開拓氫能制備方法與儲氫材料研究。
在燃料電池發展進程方面,陳忠偉指出,膜電極成本占燃料電池電堆成本50%以上,目前累計裝車電堆中70%膜電極依賴進口,在催化劑、雙極板、質子交換膜及氣體擴散層、儲氫系統等方面還面臨技術層面挑戰。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科技信息裝備事業部總經理裴愛國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科技信息裝備事業部總經理裴愛國在致辭中表示,截至2020年底,我國新型儲能裝機超過300萬千瓦,預計2025年總需求在3000萬千瓦以上,2030年新型儲能規模將進一步增加到1.5億千瓦左右。新型儲能規劃明確提出了技術創新方向。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儲能技術創新體系,加快推動成本下降、安全提升、效率提升,實現新型儲能規?;瘧?。
今年6月18日,中國能建率先發布了《踐行“30·60”戰略目標行動方案(白皮書)》,提出將圍繞“30·60”系統解決方案“一個中心”和儲能、氫能“兩個基本點”踐行“30·60”戰略目標,儲能是其中一個基本點。中國能建在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抽水蓄能、氫能、儲冷儲熱等領域均有落地實施項目,截至目前,中國能建參與各類型儲能項目100余項,創造了多項第一。
展望未來,裴愛國指出,下一步中國能建將圍繞儲能技術和產業發展持續發力:一是組建“30·60”研究院、新型儲能創新研究院、數字科技集團等創新平臺,打造儲能原創技術策源地、現代產業鏈鏈長。二是加大研發力度,設立科技創新基金,加速突破儲能核心技術和裝備,特別是滿足新型電力系統需求的安全、先進、經濟儲能技術。三是開展儲能新技術示范項目及“投建營”一體化項目建設,孵化可復制、可推廣的電源、電網、用戶端相融合的儲能系統解決方案,包括“一帶一路”海外市場推廣應用。
湖南長遠鋰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柳泉
湖南長遠鋰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柳泉在致辭中表示,當前,世界各國都開始搶占新一輪全球能源變革和經濟科技競爭的制高點,世界能源生產供應及利益格局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尤其是在國家雙碳目標背景下,先進儲能材料及動力電池產業作為能源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是推動未來能源革命的戰略性抓手。
華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文寶
華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文寶在致辭中指出,能源雙控、分時電價、整縣新能源等成為全社會熱詞和行業潮流,隨著“碳中和”大幕拉開,中國的能源結構和人們的消費習慣都將出現極大變化,其本質就是從化石能源為主向清潔低碳能源占優的轉變,新能源替代及能源結構調整,是未來幾十年間最核心的發展主題。
黃文寶表示,儲能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支撐,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儲能是關鍵,對推進能源的供給側和需求側改革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到2030年將實現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我國大部分地區光儲結合可實現平價,儲能市場空間可達1.2萬億元以上。
黃文寶認為,交通運輸產生的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總量的16%,中國交通運輸碳排放量也持續上升,在能源消費端占了較大比重,政策上中國提出在2025年電動化率達到20%,預計2025年全球鋰電池需求1424GWh,5年年均復合增長率接近40%。
國網湖南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周衛華
國網湖南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周衛華在“構建新能源為主體的湖南新型電力系統技術挑戰及應對策略”報告中指出,湖南電網作為中東部地區受端電力系統,“雙高”電力系統特征明顯。特高壓交直流入湘后,新型電力系統逐漸形成,電源結構、網架形態和負荷特性將發生顯著變化。
一是電源結構方面,表現為“清潔低碳、多源協同、安全可控、靈活高效”的特征。二是網架結構特性方面,將呈現兩直兩交的“強直強交”特高壓電網格局。湘東負荷中心基本形成“立體雙環網”,湘南負荷中心形成多環網。湘鄂贛三省形成“三角形”聯絡新格局。三是負荷特性方面,電動汽車、儲能負荷、電力電子負荷、沖擊間歇性負荷大規模接入電網,電能利用范圍將廣泛延伸,負荷結構更加多元化,負荷特性更加復雜。
上述發展進程將給湖南電網運行帶來諸多挑戰。
在電源側方面,一是常規電源調峰能力欠缺,需加快推進火電機組靈活性改造,優化流域梯級小水電運行調度方式,挖掘調峰潛力。二是各類電源并網主動支撐能力不足,需提升發電機組網源協調性能,提高電力系統頻率和電壓穩定控制水平。三是風電功率預測難度大,需建立統一的風功率預測技術診斷與監督平臺,提升預測準確性。
大會現場
在電網側方面,一是湖南電網存在暫態支撐“空心化”現象,需加強分布式調相機配置研究,提升電網穩定水平和供電能力。二是電網穩定特性由“電-磁耦合”向“電-電轉換”轉變,亟需建立適用于海量電力電子設備的新型電磁暫態仿真平臺,提升新能源電力系統特性量化評估能力。三是基于同步機暫態特性的保護裝置和無源負荷特性的安全自動裝置無法適應新型電力系統,亟需優化繼電保護方案、完善“二、三道防線”配置,提升電網暫態抗擾及自愈能力。
在負荷側方面,一是“雙高”配電網下,網絡潮流復雜多變,亟需提升配網可靠運行能力,推進分布式能源安全接入與就地消納。二是負荷側缺乏有效供需互動,臺區負荷預測和潮流調配難度高,亟需建設面向分布式資源的數字化管控體系,實現分布式資源的就地消納和協調互動。三是“雙高”配電網下,電網運行形態和負荷特性將發生巨大變革,亟需建設重大工程示范應用和實驗驗證平臺,開展新技術論證,助力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大會現場
在電力市場改革方面,現行電力市場機制不完善,分析手段落后,需建立電力市場運行模擬仿真和評估平臺,提升支撐電力市場全業務流程仿真推演及綜合評估能力。
湖南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既是長期演進的戰略目標,也是現實發展的迫切需要。按照國網公司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的“路線圖、施工圖、時間表”,結合湖南電網存在的問題和實際情況,圍繞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重大技術需求,統籌加強關鍵技術頂層設計,系統開展基礎理論、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等研究,必將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過程中奉獻湖南力量。
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儲能產品總監劉石川
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儲能產品總監劉石川在《融合數字技術和電力電子技術,新一代儲能解決方案助力新型電力系統構建》報告中指出,碳中和加速能源轉型,未來將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中國20+省發布儲能參與調峰調頻政策儲能從備用轉向主用,成為創造收入的資產。儲能從備用轉向主用,成為創造收益的資產,充放電能力成為核心訴求。
大會現場
劉石川提出儲能產業當前面臨的四大挑戰,其一、儲能系統安全問題頻發;其二、缺乏精細化管理,短木板效應影響實際充放電能力;其三、工作溫度管理不精細,電站實際衰減遠大于電池理論衰減;其四、儲能電站交付與運維需大量人工,難度大,耗時耗力。
大會現場
華為數字能源具備10+年儲能研發及應用經驗積累,磷酸鐵鋰電芯累計發貨>7GWh,劉石川重點介紹了安全可靠,更優LCOS FusionSolar8.0智能組串式儲能解決方案。在儲能系統架構方面,從電池簡單串并聯走向智能組串式架構;在智能組串式儲能創新上,用電力電子技術可控性解決鋰電池的不一致性和不確定性;主動預警,主動安全,不起火、不爆炸;智能內短路檢測,提前預警熱失控風險,精準識別,10s內快速告警應對異物穿刺,析鋰等突發型內短路,提前一天預警故障隔離,保障安全應對電濫用,熱濫用,機械濫用等衍生型內短路;同時在電池包上,一包一優化,實現電池包獨立充放,避免串聯失配,一簇一管理,各簇電壓靈活調節,規避并聯失配及環流風險;在分布式溫控技術方面,控制系統內溫差<3℃,電池壽命延長50%;在施工安裝上,實行工廠預裝部件,節省儲能施工時間40%;在電站運維上,極簡運維,免每年兩次SOC標定,故障更換免專家上站運維成本節?。?70萬元/年 ;在模塊化設計上,儲能電池及PCS可用度99.9%。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陳永翀教授
在儲能產業高峰對話環節,由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陳永翀教授主持。來自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總經理曹周生、國家電投集團中央研究院儲能公司市場商務部部長張國強、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儲能專項辦執行副主任周冠東、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儲能事業部執行總裁蘇晴、華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佘朋鮒、上海玫克生儲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教授嚴曉、科華數據股份有限公司儲能專家林金水、廣州智光儲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姜新宇、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儲能產品總監劉石川、湖北億緯動力有限公司營銷中心總經理陳翔、浙江南都能源互聯網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于建華、瑞達國際集團董事長胡家達等嘉賓,進一步圍繞儲能的技術路線、政策機制、市場發展、商業環境等話題展開深入研討,為推動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出新思路與見解。
對話現場
與會專家表示,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新興用電負荷和無序充換電等對電網的影響日益顯著,高比列新能源接入電網的規模持續增加,對電網的消納能力、調節能力、配置能力都提出了新要求。電力系統需要更加靈活、更安全的新型儲能技術實現調峰、調頻、調壓、緊急控制、新能源出力跟蹤等多種功能。電網企業、發電企業、系統集成商和用戶單位等作為重點市場參與方,要抓住當前機遇,以高質量的產品技術創新、工程實踐,凝聚共識,合力推進儲能生態鏈和供應鏈建設,全面構建儲能新發展格局,為國際交流與合作分享中國成果、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
大會現場
本次大會由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儲能技術組、湖南省電池行業協會、湖南省電力行業協會、長沙市先進儲能材料產業促進中心、湖南?。唛L沙市)先進電池材料及電池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湖南省智能電力設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中國儲能網聯合承辦。
據主辦方介紹,來自行業主管機構、國內外駐華機構、科研單位、電網企業、發電企業、系統集成商、金融機構等不同領域的613家產業鏈企業,1200余位嘉賓參加了本屆大會,其中近100家企業展示了電池上下游產業鏈及儲能系統集成產品。
大會將設置大會開幕式、院士報告及儲能產業高峰對話、儲能材料與裝備、新型電化學儲能技術、儲能系統集成、鋰離子電池技術應用、新型物理儲能技術、儲能安全與運維、儲能檢測、認證與標準、氫儲能及燃料電池、儲熱與蓄冷、優秀青年創新論壇、第四屆全國電源側儲能技術及應用高層研討會等13場論壇。會議期間主辦方還安排了湖南(長沙)電池博覽會參觀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