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全球為何在2021年突然出現了如此嚴重的缺電潮?這種缺電現象會持續到什么時候?“能源危機”真的來了嗎?
數據新聞編輯 陳華羅 新媒體設計 苗奇卉 校對 李立軍
前段時間國內有的地方因為電力不足,出現拉閘限電現象,給正常經濟運行和居民生活帶來影響。隨后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部署了冬春電力供應和煤炭供應,確保居民用電得到保障。
我們平時回家打開開關,燈就會亮,打開遙控器,電視機就可以打開,誰都想過平時和空氣一樣的電力原來也會短缺。
事實上,電力資源緊張并不是我國的特有現象,放眼全球,許多國家都在為電發愁。
10月上旬,黎巴嫩的電網處于完全斷開狀態,舉國陷入“黑暗”時刻;印度正處于能源危機的邊緣,全國接近60%的煤電廠隨時可能因缺少燃煤而停產;巴西的嚴重干旱已導致水力發電的崩潰;歐洲部分國家也正在面臨缺電的窘境,英國國家電力公司發出警告,今年冬季,英國工廠、家庭的停電風險正在增加……
那么問題來了,全球為何在2021年突然出現了如此嚴重的缺電潮?這種缺電現象會持續到什么時候?“能源危機”真的來了嗎?
━━━━━
能源缺少
歐美電價一路高歌猛漲
今年年初以來,因為電力供應不足,歐美地區電價持續大幅上漲,歐盟電價更是較1年前高出1倍有余。截至9月底,意大利、德國、法國、挪威電價已分別達到158.81、128.34、135.3、106.29歐元/兆瓦,其中挪威的電價已經升至2020年同期的11倍。
至于普通居民,疫情中很多家庭收入減少,現在的漲價讓日常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今年9月,歐盟大多數國家的批發價格創下了長達21個月的紀錄。愛爾蘭的電價一騎絕塵,成為各國中電價最高的,每兆瓦195.65歐元,相當于一度電1.5元人民幣左右,大約是北京城鎮居民電價的3倍左右。
與歐盟一樣,美國電價也出現飆漲。據EIA數據顯示,美國每度電的平均零售價格達到11.3美分、高出過去3年同期水平,居民用電每度電價更是高達13.99美分/度,相當于一度電0.9元人民幣,創下歷史新高。
但即便是如此漲價,電力仍然緊缺。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10月初,連日侵襲全美多州的冬季風暴目前已經造成了至少33人死亡,數百萬家庭和商戶持續停電。
在一些老舊的公寓樓里,年久失修的水管還因為低溫結冰而破裂,樓內出現了“水簾洞”或“冰窟”。得州當地部分家庭已連續斷電長達30個小時,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很多居民不得不離開自己的住所,另尋暖和的地方。
電價上漲,不僅為居民生活帶來影響,企業端生產成本也大幅提升。伴隨電價飆升、推高企業生產成本,德國的工業生產自5月起出現下滑,法國的工業生產修復也明顯放緩。
9月16日,法國最大的糖果生產商Tereos公開警告稱,電價飆升極大程度上抬升了生產成本,未來不排除部分工廠減產、甚至停產的可能。
全世界都面臨著一個電力緊缺的冬天。
━━━━━
歐美電價大漲的背后
暴露出能源結構失衡隱患
為啥今年電力這么緊缺?
首先,需求端的用電量在增加。
在疫情嚴重的時候,歐美許多工業企業停工停產,甚至一度出現過物資緊缺的現象。而現在后疫情時代,社會生產逐漸恢復,不少行業甚至出現“報復性”生產,加大對電力需求的爆發性增長,增加了電力供應的難度。
其次,需求在增長,供應卻不足,這個不足主要表現在歐美地區的發電結構上。
歐美是全球推廣綠色能源較早的地區,歐盟和美國分別從2007、2009年開始主動降低國內碳排放量,在這個過程中,歐盟和美國對自身發電結構也做了調整。
可以看出,從2011-2020年,歐盟的煤炭發電量占比從25%下降到13%,美國從44%下降到20%。與之對應的是天然氣、風力、水力等清潔能源發電量占比的提升。
截至2020年,歐洲可再生的清潔能源產生了歐盟38%的電力,有史以來首次超過化石燃料,成為歐洲的主要電力來源。但風能、太陽能和天然氣并無法持續穩定地產生足夠的電力來滿足需求。
風力、水力發電綠色環保成本低,是順應保護地球防止氣候變暖的大勢所趨,但同時也有缺陷,那就是受氣象因素影響波動較大,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征,充滿不確定性。
今年以來,歐洲地區長時間超高壓導致海上風速大幅下降,風力發電量減少。同時由于今年的雙拉尼娜現象,美國遭遇了百年未遇的干旱,極度干旱地區占比一度高達25%以上,水力發電量明顯低于往年同期。
而且隨著歐洲環保法規一年比一年嚴格,歐洲工業用電、家庭供暖也越來越依賴天然氣。但2020年冬天的北半球普遍遭遇了極端嚴寒,歐洲天然氣庫存幾乎消耗殆盡;今年冬天還未到來,包括英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德國等在內的歐洲多國就陷入了“天然氣荒”。
在英國,天然氣價格上漲已導致多家能源供應商破產。從2018年到現在,英國的能源供應商由70家減少到了40家。
長期以來,歐洲的資源稟賦都不足,天然氣主要依賴進口。但2021年以來,俄羅斯限制歐洲天然氣供應,同時美國受颶風“艾達”影響,自身天然氣產量也受限制,更別提給歐洲各國供應了,綜合因素下導致歐美地區天然氣價格飆升。
荷蘭TTF天然氣價格被視為歐洲范圍內天然氣基準,進入10月以來,由于歐洲大陸出現天然氣供應短缺,整個歐洲的天然氣價格上漲至歷史新高,11月8日達到每兆瓦79.1歐元,這直接助推了電價的上漲。
英國能源監管局(Ofgem)主席喬納森·布雷利日前在年度能源大會上給公眾打“預防針”說,能源價格上漲“將會轉嫁給消費者賬單”。這也意味著普通百姓需要花更多的錢才能買來暖氣以支撐度過這個寒冷的冬天。
━━━━━
能源危機這把火
燒到了巴西、印度
目前,歐美能源緊缺這把火已經通過能源價格上漲這把火在全球其他國家燒了起來,9月以來,巴西、印度等新興經濟體,也被卷入歐美能源危機的“漩渦”中。
據印度中央電力局(CEA)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在印度全國135家燃煤發電廠中,有17家的存煤已經見底,而另有63家的存煤僅可以再堅持不超過2天,意味著,印度全國接近60%的煤電廠隨時都可能因缺少燃煤而停產。
目前印度金融中心孟買所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已經關閉了13處電廠,安得拉邦也關閉了3家電廠,從上周開始,旁遮普邦開始每天4到5小時不定時停電。
燃煤發電占印度電力結構的70%以上,一旦大量燃煤電廠停工,印度電網將承受重壓,屆時政府可能將削減對能源密集型企業和居民住宅的用電供應,或將面臨全國范圍內的“拉閘限電”風險。擁有13億人口的印度,正處于能源危機的邊緣。
印度電力部長辛格(Raj Kumar Singh)表示,由于煤炭短缺和疫情后的需求激增,印度可能要面臨長達6個月的電力供應短缺問題,目前全國各個行業對電力的需求非?!熬薮蟆?。
與印度不同,巴西的電力供應主要依賴于水力發電,但今年以來嚴重干旱已經導致巴西水力發電崩潰。據彭博社報道,巴西東南部和中西部的水力發電水庫占全國裝機容量的近四分之三,但今年是巴西91年來最嚴重的干旱,水力發電水庫已經下降到17%。
為了緩解電網崩潰,巴西正在啟動天然氣發電機,加大天然氣進口量,以彌補水力發電造成的損失。而巴西加入國際能源競爭行列,可能會再次推高天然氣價格。
據中國國家氣候中心和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消息,今年冬天的“雙拉尼娜”現象,將導致北半球發生極端冷時間的頻率增加,氣候更加寒冷,人們的取暖需求也會增加,對煤炭和天然氣的需求也將隨之上漲,能源價格恐怕還會繼續上漲。
從傳統能源到清潔能源的轉型是劇烈的,變革中的陣痛目前主要體現在電力緊缺、能源價格上漲方面,可以看出,盡管世界正在努力建立新的能源體系,但仍然離不開舊的能源體系。
但這也正說明,目前清潔能源的應用還不夠充分,不足以應對全球面臨的能源短缺現象,要實現“碳中和”目標,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資料:
【1】趙偉、徐驥、曹金丘,開源證券,《海外電價飆升,“添火”全球大通脹》&《全球能源危機,這次不一樣》
【2】證券時報,《全國性斷電!這一國家陷入“黑暗”,發生了什么?13億人口大國也告急,全球深陷“電荒”,中國緊急出手》
【3】第一財經,《印度電煤危機:有電廠煤已用光,半數僅剩兩天存量》,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3047726592350530&wfr=spider&for=pc